期盼已久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終於發布了,這對我國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將發揮重要指導作用。規劃科學分析了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現狀,明確了氫能在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戰略定位、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提出了氫能創新體係、基礎設施、多元應用、政策保障、組織實施等方麵的具體規劃,為我國氫能產業中長期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
一、堅持綠色低碳路線,主攻可再生能源製氫,牢記發展氫能的初心使命
《規劃》提出“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可再生能源製氫量達到10-20萬噸/年”的發展目標,從量上講,可再生能源製氫量是可以滿足燃料電池車輛使用的;從品質上講,可再生電力電解水製氫純度很高,能夠滿足燃料電池對氫純度的高要求,可以完全避免加氫站、儲氫瓶和燃料電池受腐蝕或中毒等問題。
電解水製氫分為堿性電解水製氫(AEC)、質子交換膜電解水製氫(PEMEC)、高溫水蒸氣電解製氫(SOEC)等技術路線,一些專家預測,電解水製氫的需求在未來將比燃料電池更大。目前,我國能源行業積極投資可再生能源製氫,例如四川水電製氫、新疆光伏製氫、內蒙風電製氫等,為規模化生產清潔低碳氫能奠定了良好產業基礎。
二、堅持創新引領、自立自強,實現氫能科技新突破
相比於電化學動力電池,我國氫燃料電池在技術儲備、產業基礎、人才隊伍等方麵較為薄弱,與國際先進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建議盡快建立氫能創新平台,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人才培養,打造自立自強的科技體係。同時,氫能利用是世界各國共有之義,必須堅持開放合作的態度,不斷凝聚各方創新成果,推動形成國際氫能應用良好生態。
三、堅持安全為本、示範先行,探索科學合理的產業生態
類似電池安全之於電動汽車和電化學儲能行業,氫安全在氫能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必須努力做到萬無一失。要建立氫能全產業鏈數據監控平台,建立安全評價和檢測體係,尤其是要注重一線工作人員的安全培訓,嚴格按照安全規範進行日常操作。例如,張家口市專門成立張家口氫能研究院,建立氫能全產業鏈安全監控平台和數據庫,並聯合中國特檢院建設氫能裝備檢測中心,著力維護張家口市氫能燃料電池公共交通係統安全運營;已成功舉辦的2022年冬奧會,為保障北京和張家口賽區的1000餘輛燃料電池汽車、20多座加氫站運營安全,專門設立了冬奧示範氫安全國際專家谘詢委員會,匯聚全球氫安全管理經驗,確保冬奧會綠色出行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燃料電池車輛隻是氫能應用的突破口,長遠發展應逐步拓展到交通、電力、化工、冶金等領域多元應用,充分發揮氫能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行業綠色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
四、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遵循新興產業發展規律
我國純電動汽車應用區域主要集中在東部、中部和南部,而北部、東北部、西北部分布較少,原因是這些地區冬季溫度低,影響動力電池出力。相比之下,燃料電池受溫度影響較小,電池餘熱可靈活轉化利用,並且這些地區可再生能源資源較為豐富,由可再生能源製取的清潔低碳氫能供應能力強,燃料電池汽車具有較大的市場應用潛能。
對照我國純電動汽車從孕育到高質量發展的曆程,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比純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滯後約10年,目前仍處於產品導入期,正在進入應用成本快速下降的成長期。根據國內外主要燃料電池廠商產品測試數據,預計今後十年燃料電池成本將大幅下降、性能穩定提升。
我們注意到,氫能全產業鏈技術複雜度和中外競爭激烈性不容小覷,全行業必須眾誌成城、攻堅克難。這段時期,政府支持引導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產業統籌布局、應用場景拓展創新等方麵,要因地製宜、量力而行,避免急功近利、盲目投入。